全球光通信行业迎来里程碑式突破,1.6T光模块出货量预计年内突破百万大关,标志着数据中心正式迈入“1.6T时代”。基于大客户对AI数据中心的投入力度和对光模块的需求,预计今年下半年800G需求进一步增长,1.6T需求也将逐步提升。 最新市场数据显示,基于单通道200G速率的1.6T光模块出货量预计将在2025年年底前突破百万大关。这标志着数据中心与通信网络正式迈入“1.6T时代”,为人工智能、云计算和超高清视频等领域提供更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。
01 市场需求:AI算力驱动光模块迭代
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,数据中心、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对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。光模块作为光通信系统的核心组件,正经历着从800G到1.6T的跨越式发展。AI算力的指数级增长推动网络带宽需求每两年翻倍。仅英伟达一家公司,今年对1.6T光模块的采购量就超过30万只。从400G到800G再到1.6T,中国光通信产业仅用五年时间就完成了技术代际跨越。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121亿美元,中国市场规模接近700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.4%。
02 技术突破:功耗与性能的平衡艺术
1.6T光模块作为下一代高速光互连的核心组件,其单端口传输速率达到当前主流800G模块的两倍。通过创新性的硅光集成技术和先进调制方案,在体积与功耗基本持平的前提下实现带宽翻倍。在激光器与调制器单片集成方面,Centera Photonics在OFC亮相的NPG10201芯片成功将激光器、调制器集成于单一硅光芯片,消除传统外置激光器耦合难题,提升热效率和可靠性。传统高速光模块中,DSP功耗占比普遍接近50%,尤其在400G及以上速率场景中更为显著。因此,LPO方案的低功耗优势被广大光模块开发商高度重视。通过简化DSP芯片的使用,直接驱动光电器件,功耗较传统DSP方案降低40%。
03 商业进程:从实验室到规模化商用
尽管2025年是正式商用元年,但1.6T光模块起量将在2026年开始。2025年全球1.6T光模块需求将在50万至100万只,2026年全球需求量有望达到500万只。中际旭创在电话会议中表示,基于大客户对AI数据中心的投入力度和对光模块的需求,今年下半年1.6T出货将更明显,有望保持逐季度增长。行业龙头厂商如中际旭创、Coherent(高意)、华为光电等近期相继宣布实现1.6T光模块的量产,并向北美、亚太地区头部云服务商交付首批订单。光迅科技表示,1.6T光模块可以通过800G的生产线升级优化后生产,公司产能分布与规划将根据市场及客户需求做出调整。
04 中国厂商:全球竞争中的关键力量
在这场技术竞赛中,中国企业展现出强劲竞争力。中际旭创、华工科技、光迅科技等厂商不仅实现1.6T光模块的自主研发,更在核心光电芯片、硅光工艺等环节取得进展。
统计显示,2025年上半年中国生产的1.6T光模块已占全球出货量的45%,其中高端产品良率突破90%。中际旭创作为全球光模块龙头,产品覆盖10G1.6T全速率光模块。其硅光技术实现全自研设计,800G硅光模块市占率全球第一(约50%),1.6T模块已通过英伟达GB200平台认证。光迅科技则是国内唯一量产25G EML光芯片的厂商,800G DR8硅光模块批量出货,1.6T模块送样测试中,预计2025年量产。
05 未来展望:向更高速率迈进
尽管1.6T技术方兴未艾,行业已开始布局下一代光互连方案。华为、思科等企业近期展示的2T(2太比特/秒)原型模块采用共封装光学(CPO)技术,进一步缩短芯片与光引擎的距离,目标在2027年前实现商业化。LightCounting预测,到2028年全球高速光模块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,而中国有望在全球光互连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。云数据中心中使用的以太网光模块占市场的80%。云数据中心场景又可以细分为用于AI应用和非AI应用,显然目前用于AI应用的光模块是主角。
随着AI训练集群对GPU间通信带宽要求的不断提升,1.6T光模块的规模化商用正为数据中心网络注入全新动力。行业龙头中际旭创预计,今年下半年起1.6T出货将更加明显,并保持逐季度增长态势。从400G到800G再到1.6T,中国光通信产业仅用五年时间就完成了技术代际跨越。统计显示,2025年上半年中国生产的1.6T光模块已占全球出货量的45%,在这场技术竞赛中,中国企业已展现出强劲竞争力。光模块的竞赛远未结束,当业界仍在讨论1.6T部署时,3.2T已进入视野。唯一可以确定的是——AI对带宽的需求永不会减速。


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165